我国今年一季度外贸表现如何?目前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和扩散,我国外贸进出口全年将呈现什么样的走势?在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就2020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比去年同期下降6.4%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减少80.6%。
但李魁文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虽然下降了6.4%,但降幅较前2个月明显收窄3.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有所回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3月当月进出口有所好转。随着外贸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前期因延期复工积压的出口订单陆续交付。3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2.45万亿元,同比下降0.8%。从旬度看,3月中旬、下旬连续两旬进出口都实现了正增长。其中,3月出口降幅收窄至3.5%,进口则增长2.4%。贸易平衡也由前2个月的逆差转为顺差。
二是内需推动进口表现较好。随着国内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逐步恢复,我国强大的国内市场潜力逐步释放。一季度,我国进口值下降0.7%,其中3月份进口增长2.4%。特别是在肉类、食糖等进口增长的带动下,一季度消费品进口增长13%;而生产原材料,比如煤、原油、金属矿砂、集成电路进口值分别增长23.8%、8.3%、6.8%和13.1%。我国强大的国内市场为创造全球总需求作出贡献。
三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尽管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整体呈下降态势,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成为我国外贸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到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对东盟、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6.1%和5.7%。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2.78万亿元,下降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2.4%,比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1万亿元,下降7.3%,占出口总值的51.4%;进口1.07万亿元,增长7.9%,占进口总值的33.1%。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6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9.6%。国有企业进出口1.16万亿元,占17.7%。
谈及今年外贸走势,李魁文表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加快蔓延,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发生衰退,世界贸易组织也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下滑较大。国际市场的需求萎缩必然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外贸新订单减少等问题开始逐步显现,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容低估。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外贸韧性强、竞争力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也很强。
近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外贸发展的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逐步打通国际运输通道,稳定供应链产业链,有信心稳住外贸基本盘,将疫情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降至最低。
近期部分商品自美进口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
有记者问,考虑到一季度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下降,以及中美之间服务贸易受到相应路径限制的影响,能否达到在中美贸易一阶段协定中所达成的采购目标?
“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逐步落地,双边经贸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尤其是近期部分商品自美进口出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但李魁文同时表示,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今年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对美出口下降。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美贸易总值668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3%;其中,对美出口4765.5亿元,下降23.6%;自美进口1914.6亿元,下降1.3%。
从出口商品看,一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2925.7亿元,下降24.1%,占同期对美出口总值的61.6%。其中,出口手机361.7亿元,下降10.3%;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16.3亿元,下降31.2%。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057.7亿元,下降26.1%;出口医药材及药品52.5亿元,增长6.3%。
在进口方面,随着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逐步落地,大豆、猪肉、棉花等商品自美进口增长迅速。一季度,自美进口农产品355.6亿元,增长1.1倍。其中,进口大豆781.4万吨,增加2.1倍,价值218.8亿元,增长2.1倍;进口猪肉16.8万吨,增加6.4倍,价值30.4亿元,增长16倍;进口棉花12.4万吨,增加43.5%,价值15.9亿元,增长17%。
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李魁文说,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显著好于外贸整体,进出口总值991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6.1%。出口5394.3亿元,增长2.4%;进口4519.1亿元,增长10.9%。今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离了欧盟,对我国与欧盟的贸易总量形成一定影响。今年一季度,叠加英国“脱欧”因素,东盟以1154.1亿元的优势取代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李魁文分析,具体来看,有几个因素促成了东盟位次提升:
我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与贸易提速,拉动我国与东盟外贸整体增长1.7个百分点。对越南、马来西亚进出口发挥“龙头”作用,拉动我对东盟外贸整体增长5.6个百分点;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也促进了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增长。
支持发展势头较好的
中西部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外贸下行压力加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外贸基本盘的要求,海关总署先后出台了《关于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外贸稳增长的十条措施》《海关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措施》和《海关支持综合保税区发展措施》等多个文件。
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海关全面优化企业注册、审批、报关、查验等流程。此外,海关支持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推进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在综合保税区内全面落地实施,集聚对外贸易新动能、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支持发展势头较好的中西部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促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服务地区开放型经济建设。支持跨境电商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企业设立退换货中心,完善跨境电商退货监管,解决跨境电商B2B出口海外仓货物退货难问题,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
加强出口医用物资的监管
“医用物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中国海关始终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出口医用物资的监管。”谈及个人防护用品出口,李魁文说,近期,我国对医疗物资出口实施了相应监管。海关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支持有资质、有信誉的企业有序出口,为医疗物资走出国门、支持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比如,前期海关联合发布了第5号公告,最近刚发布了第53号公告,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医疗物资的有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