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召开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5周

【高峰】: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商务部网上专题新闻发布会。

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5年来,3家自贸试验区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探索实践中奋勇争先,推动多个领域形成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创新成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先生,广东省自贸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广东省商务厅厅长郑建荣先生,天津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天津市滨海新区副区长张忠东先生,福建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钟木达先生,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解读相关政策。我是今天发布会的主持人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高峰。

今天,唐文弘司长将首先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之后4位发布人将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问题。下面,首先请唐文弘先生做介绍。

 【唐文弘】: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自贸试验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很高兴与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同事一道,向大家介绍这3个自贸试验区5年来的建设情况。首先,我就总体情况作简要介绍。

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5年来,这3个自贸试验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围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大胆探索、勇于突破,总体方案确定的398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实施,深化方案的369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达到96%,形成了多领域、复合型改革态势,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了105项制度创新成果,自主在省级事权范围内推广制度创新成果超过600项。总的看,广东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突出,已成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天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凸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福建自贸试验区深耕两岸经济合作,逐步成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具体来讲,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有以下几方面亮点:

一是基础性、集成性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设立这3个自贸试验区的初衷之一就是要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对比试验、互补试验。5年来,这3个自贸试验区不仅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证照分离”等改革不断深化、丰富,而且在商事登记制度、投资管理体制、用电制度等改革方面闯出了新的路子。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性,取得了突破。广东自贸试验区通过建设全球溯源中心、分拨中心等措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探索项目式集成创新。福建自贸试验区通过打造航空维修、跨境电商等平台方阵,探索在10多个领域开展链条式集成创新。持续的制度创新推动了营商环境大幅优化,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挂牌以来3个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约15%,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和进出口额分别占3省市的?32.1%和17.1%。

二是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3个自贸试验区将加大金融开放力度、创新融资方式作为重要任务,使企业融资渠道更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有效服务了实体经济发展。广东自贸试验区引入港澳相关金融机构超过4500家,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和跨境金融资产转让,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福建自贸试验区大力推动银税互动工作,将企业的纳税信用与融资信用相结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累计为3万多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500多亿元。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施外汇资本金和外债意愿结汇、取消A类企业货物贸易收入待核查管理等政策,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最多提高近90%。

三是成为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3个自贸试验区紧扣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开展差异化探索,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两岸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东自贸试验区探索与港澳规则对接,推动对港澳服务业开放,设立了11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创新通关模式、强化科技合作,不断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建设稳步提速。天津自贸试验区大力推进京津冀通关服务和口岸物流一体化,打造京津冀地区国际贸易大通道,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2019年落户了北京项目超过600个,新增市场主体中京津冀企业超过50%。福建自贸试验区加大对台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力度,实施直接采认台湾地区相关职业资格、采信台湾地区第三方检验结果等便利台胞台企的举措,深入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累计新增台资企业约占同期全省的45%。

四是协同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初步形成。3个自贸试验区牢牢把握防控风险的主动权,加大重点领域跨部门协同监测,以“管得住”“守得好”来推动实现“放得开”。广东自贸试验区建立金融风险评估预警、企业信用画像和金融风险监管“火眼”系统,构建线上线下多维度的风险监管新模式。天津自贸试验区建立了租赁业全周期监管机制,根据风险等级设立企业预警台账,实行分类管理,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加强相关交易后台审核。福建自贸试验区制定了全国首张风险防控清单,明确55个风险点、88条防控措施,提高防范精准度。5年间,3个自贸试验区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风险。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高峰】:谢谢唐文弘司长的介绍。下面我们就进入答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下面请提问。

 【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请问在我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这3家自贸试验区在抗击疫情、推动复工复产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文弘】: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聚焦企业复工复产关切的“人、财、物、链”四大诉求,多措并举,帮助区内企业抗击疫情,推动复工复产。

一是聚焦企业用人诉求,推动返岗,助力招聘。各自贸试验区协助企业做好返岗员工健康检查、交通食宿等工作,帮助企业招聘员工,切实解决疫情期间企业用工困难。比如说,福建自贸试验区通过包车接送等方式,组织外地的员工返岗,协调当地医院为上万人次返岗员工开展免费的核酸检测。

二是聚焦企业资金诉求,落实政策,减税降费。各自贸试验区认真落实国家惠企政策,结合实际,在减税降费、金融贷款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着力减轻企业复工复产的负担。比如说,广东自贸试验区相关银行对受困企业下调贷款利率并允许延期还款,推出以知识产权质押的“新识贷”和“抗疫通关贷”,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为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可转债便利直通车,融资成本直降2%—4%。

三是聚焦企业防疫物资诉求,协调筹措,保障供应。各自贸试验区多方协调防疫物资供应,对投产防疫物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高产能,保障区内企业复工复产安全。比如福建自贸试验区对生产防控物资项目建立“一站式、全链条”并联审批,开通限时办结绿色通道,协助转产口罩的企业做好生产线改造、资质报备、原材料采购等一系列工作,保障防疫物资生产和供应。

四是聚焦产业链协同诉求,畅通物流,对接供需。各自贸试验区协调生产原材料、物流等资源,保障全产业链生产要素流通,着力解决重点行业上下游复工复产不同步等问题。比如说天津自贸试验区帮助丰田、大众等龙头外资企业上百家上下游企业实现全面复工,重点行业整体产能迅速恢复。

3个自贸试验区针对企业复工复产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优化服务,精准施策,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据了解,目前这3个自贸试验区规模以上企业已全部复工。谢谢!

 【中新社记者】: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试验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能否请分别介绍一下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方面各自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建荣】:深化粤港澳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东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五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规则对接为重点,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示范区,成为港澳企业投资、专业人士执业、青年创业的首选地。集聚了港澳大部分知名企业,累计新增港澳资企业1.67万家,2019年实际投资457.77亿元,占全省实际利用港澳资总额的39.78%。

一是推动对港澳服务业实质性开放。推动与港澳金融“机构互设、资金互通、市场互连”,引入港澳金融机构超4500家,放开持股比例,设立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落地香港钱包互联互通项目,开展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粤澳同城清算系统对接、跨境支付、跨境保险、跨境住房按揭等,极大便利港澳民生往来。将港澳律师事务所在内地执业方式从仅从事法律咨询服务扩大到设立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逐步放宽事务所聘用人员和业务范围限制。实施香港建筑专业机构备案制,试行建筑师负责制,备案机构达169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在南沙开工建设,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落户横琴。

二是积极拓展港澳企业和人才发展空间。南沙规划23平方公里的粤港深度合作产业园,建设粤港跨境科创合作平台。前海向港企出让土地占已出让土地近50%,港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近四成、纳税额占比近1/4。横琴规划粤澳合作产业园,2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探索通过资质认可、合伙联营、项目试点、执业备案等机制,推动港澳金融、会计、法律、建筑、导游、专利代理等20多类专业人士在区内执业。先行先试“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累计为港澳及高层次人才发放个税补贴3.27亿元。区内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成为全国典范,累计入驻粤港澳创新创业团队693家,就业超4000人。试点澳门企业到横琴跨境办公,为51家跨境办公企业提供1.21万平方米办公空间。

三是不断创新与港澳口岸合作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在横琴口岸设立澳门口岸区及相关延伸区,实施“一次性授权、分阶段适用澳门法律管辖”,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型通关模式,粤澳双方查验结果互认,过境仅需一次查验。对澳门单牌车出入横琴作出系统性制度安排,2500辆澳门单牌车已便利入出横琴,累计通关量达17.35万辆次,通关仅需5分钟。建立跨境货物无缝连接通道,将香港机场进入广东自贸试验区的货物查验从口岸后移到区内,实现一站式空陆联运,强化了香港机场国际货运枢纽功能。谢谢!

 【张忠东】:五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始终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推进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总体方案、深改方案中70余项京津冀特色制度创新措施已全部实施,推出并实施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八项措施和工作方案,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构建京津冀国际贸易大通道。在全国率先实施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探索口岸通关和物流流程综合优化改革,2019年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下降至36.8和3.27小时。

二是服务京津冀企业国际化经营。发挥跨境本外币资金池、FT账户等跨境投融资综合功能优势,着力打造“走出去”海外工程出口基地、央企创新型金融板块承载地和跨境投融资枢纽,累计70多家央企设立超过400家创新型金融类企业;2019年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项目超过600个,新增市场主体中京津冀企业超过50%。

三是服务京津冀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发展。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成立京津冀众创联盟,成功实现离岸租赁、国际保理、物流金融、医疗健康、数字经济、二手车出口等创新业务,促进新经济、新动能、新模式的培育。

四是做好总结评估和复制推广工作。签署津冀自贸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结推出178项可与京津冀地区联动发展的经验案例,区域通关一体化、租赁跨关区联动监管、“一个部门、一颗印章审批”、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税务综合一窗等一批创新成果在京冀推广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100条”,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一是积极打造“京津冀+一带一路”海外工程出口基地。二是以京津冀等经济腹地货主需求为导向,持续增强港口航运综合服务功能。三是推进京津冀金融服务同城化,不断提升跨境投融资服务能级。四是继续梳理发布可在京津冀推广的试点经验案例,强化京津冀改革创新协同联动。谢谢!

 【钟木达】:对台是福建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沿海近台优势,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探索新模式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福建自贸试验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两岸产业、贸易、金融、人员往来等方面实施更开放、更便利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深化产业融合。引进大陆首家台资独资食用油脂加工企业等一批首创性台资项目。积极推动两岸电子信息、光学仪器、精密机械等产业联动发展。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台资企业2520家,占全省同期40.9%,成为台商投资的首选地。

二是创新通关模式。设立全国唯一的两岸检验检疫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与台湾地区“关贸网”双向数据互通和实时传输。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小家电、白酒、服装等商品,率先采信台湾地区第三方机构检验检测和认证结果。对台湾地区水果实施“先放行后报关,先上架后抽检”,实现“台湾地区上午采摘,大陆下午上架”。台湾地区进大陆的90%水果、50%食品经福建口岸入境。福建已经成为台湾地区商品输大陆最便捷的通道。

三是加强金融合作。设立大陆首家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有23家台资金融机构落户福建,居全国第2位。23家台湾地区银行机构在厦门开立41个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清算金额1300多亿元。开展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提款金额占大陆试点业务总量的90%。实施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让资金结汇更便捷,外债借用更多元。

四是促进创新创业。率先落实同等待遇,便利台胞往来。实施卡式台胞证“零距离”办理等政策,台胞“足不出岛”即可办证,卡式台胞证办理量占全国总量七成。全国首推台胞“麒麟卡”及“金融信用证书”,提供贷款、担保、授信等金融服务。直接采认台湾居民20个工种职业资格、52项台湾地区职称,已有300多位台籍建筑师、医师、教师、导游持台湾地区相关证书在自贸试验区备案执业。设立13个台湾青年“三创”基地,吸引台企?600多家、台胞2500人入驻,培训台湾青年3万多人,深受广大台企台胞好评。

下一步,福建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进两岸应通尽通,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以来疫情对全国外贸进出口影响很大,能否请广东自贸试验区介绍一季度的外贸进出口情况,广东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新业态的发展有哪些突出特点?

 【郑建荣】:五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海陆空铁互联互通,建设统筹国际国内市场的国际航运贸易枢纽。至2019年,开通250条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700万标箱,占全省1/3。今年1-3月,广东自贸试验区注册企业外贸进出口826.94亿元,增长33.94?%。

一是不断完善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网络,形成连通大湾区辐射泛珠三角的大通关体系。南沙港区三期码头拥有16个万吨级专业化集装箱深水泊位,在10个内陆省份建立36个“无水港”,集疏运体系日趋完善。广州地铁18号线已开工建设,南沙港铁路明年将完工,深中通道、前海妈湾跨海通道建成后,前海至南沙仅需十几分钟,推动澳门轻轨延伸至横琴,初步形成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对接港澳的高速交通网络。建设“离港空运服务中心”,实现自贸试验区往返香港、广州、深圳三大机场六个流向的货物流通。开启南沙港与德国汉堡港间安全智能贸易航线,启动“陆铁联运”对接“中欧班列”,形成辐射泛珠三角地区的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

二是聚焦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优服务,建立以智能化通关为支撑的国际贸易服务体系。广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起源于广东自贸试验区,为制定全国版打下良好基础。融合“互联网+”与海关监管流程,建设“线上海关”,实现324项海关事项线上办理。建立“提前申报、随机布控、货到验放”等快速验放机制,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缩短49.53%、83.52%。率先将检验检疫作业纳入口岸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范围,企业合规成本持续下降。实施“多证合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从86种压缩到46种,申报无纸化率超过99%?。

三是推动贸易监管模式从“大进大出”向“自由贸易”转型,提升贸易门户枢纽功能。以跨国企业“买全球、卖全球”一体化运营需求为导向,集成“先入区后报关”“两步申报、两段准入”“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便利化措施,设立集聚全品类货物、拓展全贸易方式、辐射全球的“多国集拼中心”和“国际分拨中心”。创建“全球报关服务系统”,建立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货物清关、报关同步进行的全球贸易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创建全球质量溯源体系,构建进出口商品从生产、贸易、流通直至消费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推出“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保税+实体新零售”“海关异地委托监管”等创新举措,有效激发跨境电商、市场采购、汽车平行进口、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发展。谢谢!

 【经济参考报记者】:去年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在保税维修、再制造制度创新方面持续发力,请介绍相关举措和成效。

 【张忠东】:近年来,天津先进制造业取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与之相联系的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一直是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探索的重点领域,在制度设计方面,我们主要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是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实施办法》,将业务范围拓展至高技术、高附加值并符合环保要求的航空、船舶、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领域。

第二步是出台《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支持和鼓励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规范和指导企业适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两个指导和规范性文件,在简化通关模式、优化管理流程、解决企业实际痛点等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

第三步是天津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涉及监管模式创新、扩大维修范围、建设交易流转平台等创新方向,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受益面,提升产业发展活力。

在解决企业和产业痛点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境外飞机航程内保税维修绿色通道、飞机保税状态购入部件及耗材等9种保税维修再制造的创新模式,经专业机构评估,具备可复制推广价值。这些有效的做法,解决了涵盖飞机维修、“客改货”、部件延伸维修、适航性检测、信用评定和保税仓储等十方面的创新需求。

上述制度创新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保税维修、再制造的产业链开始成长。截至2019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落户60多个航空、船舶制造维修及培训机构等项目。二是丰富了服务贸易的内涵。通过人、财、物和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促进了产业延伸和行业分工细化。三是增强了企业活力。以天津市一家公司为例,其依托船舶“委外加工”保税维修创新模式,2020年预计可承修船舶100余艘。四是完善了维修过程产生固态废物处置预案。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探索开展境外飞机保税拆解和医学影像设备保税维修再制造等业务,推动保税维修再制造新业态向更多行业和更深层次发展。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在唐司长刚刚的介绍中,我们注意到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请问相关平台建设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对自贸试验区创新开放发挥了哪些作用?

 【钟木达】:福建自贸试验区坚持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积极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培育发展了一批开放型的新平台新业态,为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具体做法有:

一是以政策为先导,研究制定了《重点平台建设方案》,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福建特色的16个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平台发展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今年还将实施重大平台提升计划,把“保税+”“金融+”等政策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

二是以招商为抓手,围绕做大重点平台,生成了一批重点招商项目,采取一个平台“一个招商方案、一批目标企业、一支招商队伍”方式,有效推动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地。如,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强链补链,形成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管网、车联网等物联网应用及配套产业集群,集聚物联网核心企业156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23项,2019年产值超600亿元。

三是以创新为推力,将制度创新和系统集成贯穿于平台建设始终,破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如,厦门航空维修基地,推出实施了“修理物品+保税仓库”一体化监管、人才职称评价改革等举措,吸引太古飞机等14家专业航空服务企业集聚发展。2019年产值达138.6亿元,其中超过80%为境外业务,占全国业务1/4,已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

四是以协作为保障,推进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政企合作,形成推动平台发展的合力,同时注重做好评估工作,确保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平台建设,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挂牌五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税收年均增长45.4%,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8%,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平台建设,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方面,省商务厅(自贸办)积极拓展金融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线上贸易融资快捷服务。跨境电商方面,开通福州至美国洛杉矶首趟跨境电商包机航班,为疫情期间对美贸易开辟空中物流通道。平潭片区借助台北桃园机场转运和“台北快轮”运输,打造防疫物资和跨境电商商品进出口的海空联运黄金通道。中欧班列方面,厦门片区在全国空运、海运大面积取消或停运的情况下,推动加开中欧班列,为企业提供新的物流“补给线”。一季度,福建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17.9%,高于全省104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长16.3%,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中欧班列班次增长153%,高于全国138个百分点。

下一步,福建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推进重点平台建设,形成更强大的发展新动能,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高峰】: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回应最后一个问题。

 【CNBC记者】:自贸试验区对外企在华发展有何具体新的支持方式?这些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会比较重视哪一些行业?

 【唐文弘】:我想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在设立伊始,就立足于各自资源禀赋和要素条件,对产业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描绘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重点产业发展蓝图。

18个自贸试验区虽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但总体上看,各自贸试验区的目标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创新成果丰富,对周边辐射带动效果明显。刚刚我和3个自贸办的同事已经介绍了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部分重点产业,在此我举几个其他例子。如上海自贸试验区着力促进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金融、服务及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发展;浙江自贸试验区特别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湖北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集成电路、光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集群;海南自贸试验区确立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云南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产业;河北自贸试验区发展大数据交易、数据中心和数字内容等高端数字化贸易业态。各自贸试验区将会持续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加快整合完善重点发展行业的产业链,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加速集聚,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提高对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

实际上,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均已明确了各个片区的主导产业。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将专门梳理出各自贸试验区片区的主导产业,集中发布在商务部自贸区港司的网站上供大家查询。欢迎媒体朋友广为宣传,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的信息。我们期待更多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这片热土上投资兴业,期待更多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参与制度创新并发展壮大,商务部将一如既往提供各项支持和服务。

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自贸试验区对外企在华发展的支持方式。

一直以来,自贸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高地,是中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平台。今年一季度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289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13.4%。当前影响世界经济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自贸试验区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地走在扩大对外开放最前列,为外企在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造更加开放透明的准入环境。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度一直属于全国最高水平。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条缩短到2019年版的37条,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已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将进一步压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全国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开放、透明的准入环境。

二是打造更加亲商护商的经营环境。各自贸试验区聚焦市场主体关注,着力解决企业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比如说,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对特斯拉项目进行“贴身”服务,从工厂开工建设到交付第一辆汽车只用了1年时间。广东自贸试验区在疫情期间选派百名骨干作为“网格员”和“企业联络员”进驻企业同工同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积极推动成立国际仲裁院,与香港专业机构共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四川自贸试验区推出了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提升了法治化水平。

三是打造更加积极精准的政策环境。疫情期间,各自贸试验区一方面加快兑现国家及省市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一方面及时研究推出多项稳外资政策举措。比如说,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专门出台开设入境全封闭通道、入境信息预申报等8项措施。对重点外资项目,优先纳入“标准地”项目库,争取专项用地指标。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出台16条政策措施,从延期申报纳税、加强通关便利化协调、落实出口信保政策等方面支持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此外,各自贸试验区加快实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全面取消商务部门对外资企业设立和变更事项的审批备案,高质量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在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方面持续发力,树立政府职能转变标杆。

四是打造更加活跃高效的创新环境。各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制度创新,便利创新要素流动,支持创新成果转化。比如说,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出台支持人才发展若干举措,加大人才创新创业融资扶持力度,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人才高地核心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建立人才“绿卡”制度,引进人才9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即时办理。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创新开展人才和技术资本化评估,可免抵押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建立创意和知识产权收储育成机制,鼓励创业者在片区内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落地。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生命线,企业诉求是制度创新的动力源,自贸试验区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内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公平对待,高度重视企业呼声,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外商投资环境。我相信外资企业可以在自贸试验区找到更多的投资机遇和更大的增长空间。谢谢!

 【高峰】: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对于媒体朋友们关心的其他问题,我们将在会后通过其他方式予以积极回应。谢谢4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大家!

|国际物流管理|国际包裹快递|国际快递资费|国际物流公司|深圳国际物流|dhl国际物流|tnt国际快递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