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2014的预热,2015的爆炒,2016的震荡,2017的理性,当下的物流市场,物流平台已经从新鲜玩意,创新模式,走向寻常人家,常识常态化。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在于平台模式作为一种资源有效整合的方式,已经得到绝大多数物流人的理解,并在逐步探索与实践,未来总会有走出来的。
坏事在于,平台概念被胡乱嫁接,尙失了本源,失去了落地根基,甚至有可能导致现有物流体系陷入短期混乱,阵痛无法避免。
当下,物流平台需要做减法
此时依然活跃的物流平台们,依然还在探索,科技、金融、产品、无车承运、管理、SaaS工具、跨界合作等成为常见套路,但这一系列探索中可能绝大多数都不成功,甚至是一厢情愿,或者空中楼阁,缺乏落地的基础与物流行业本身的积淀。
这让我们不得不说,这个时候还不改变做法,继续玩下去这样的物流平台就会很危险,这个时候,物流行业整合即将见底,传统物流人觉醒,物流平台需要的不是如何做加法,可能是围绕自己的优势做减法,真正为平台上的用户带来价值,提高其效率,解决其痛点才是关键。
赚钱活着,是物流平台们的必答题
当下车源整合、货源重构、技术投入正在边际效益递减,仅存的物流平台们不能再大规模烧钱了,你需要开源,更需要节流。前期疯狂烧钱,用规模换时间,换空间,换流量的日子一去不返,这带不了利润增长,带不了活跃用户,只会将你带入万丈深渊与更大数据谎言。
这个时候,外部物流整合大棋已经下了一半,你需要将视角转移到内部,从如何提高团队能力,如何精细管理,如何建立规模化流程体系与服务体系等着手,甚至需要借力来自工业化的科技管理、IE工程、持续改善等方式,来驱动内部变革,从内部节流增效,驱动内部创新,从内走向外,先赚毛利,再找净利,用新产品与心服务,用高效率与高质量去拓展物流市场,抢占物流存量,才有可能真活着。
不然,未来必将自己埋葬。
被收购、被整合,物流平台们的新出路
物流行业门槛提高,行业巨头纷纷打造生态圈,快递、快运、分布仓储、冷链、城配、大车队、骨干网、供应链、商流、科技、金融、B2B物流、4PL等等纷纷成为已经上市的巨头布局重点,可以预见手握巨额资金必然会在物流领域中有一番作为。
当下具有发展潜力、市场特色与创新优势的物流平台将是其最好的标的,物流平台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对细分市场的深入,对科技与互联网的探索,对物流产业的重塑等等都将是行业巨头最好的补充。
对于当下的相当部分物流平台来说,要想单独发展,必须融入生态,掌握更多在货源、客源、车源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入巨头生态将大大增强其核心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将是获得重生的机会。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3-5年内,相当多的物流平台或许会选择这样的道路,这是产业的必然,也是生存的必然。
被干掉、被淹没,多数物流平台的宿命
物流市场是一个十万亿级的市场,单纯想通过轻资产模式很难完成整合,从商业逻辑上,物流的轻资产整合必然是以重资金为基础,没有这个保障犹如疵人说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由于物流平台本身是横跨互联网、物流、金融、产业等多个领域的新尝试,没有跨界人才与核心技术,没有物流行业本身的积淀与优势互补,想要玩起来非常之难。
记得York团队曾经判断近95%的物流平台可能挂掉,如今我们依然坚持这样判断,相当多的物流平台从成立那一刻可能就注定了必然衰亡,人才、模式与技术成为三大毒药,相当多的物流平台会死在成长路上,资金、资源与管理成为绊脚石,还有相当多的物流平台可能会倒在黑天鹅上如安全、政策、金融等。
未来物流平台将融入大商业的设计之中,绝大多数将是物流巨头或者产业集团的布局之一,难以单独存在,需要协同产业进行运作,通过平台化的方式完成产业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的整合将是关键玩法所在。
因此,未来的我们,不应惋惜,而应感谢这个时代,平台模式将在物流大整合完成使命之后远离我们,走向另外一个世界,这就是行业宿命,也是商业进化的必然。
新姿势:不盲从,不迷信,挖掘物流新商机
物流平台不是当下物流的救命稻草,物流整合也是物流产业变革的终局,未来的物流肯定不是现在的物流,未来的商业一定不是现在的商业,我们需要开放眼界,跟随产业变革大势,掌握全网融合的核心诉求,挖掘物流作为服务商业的基础设施的根本价值,用科技与服务去创新、创造与变革,服务商业,赋能产业,服务行业,降低流通成本,加速商流运作,优化协同效能,挖掘背后的新商机,这或许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