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得益于互联网+物流的推进,以及共享经济理念的普及,在万亿级的道路运输市场里涌现了一批车货匹配企业。他们用互联网化的方式将线下车源、货源进行整合,旨在解决道路运输信息不对称、车辆空载率高的问题,是改善道路运输小、散、乱、差的现象的重要创新。
竞争格局明晰,头部效应明显
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1.1万亿,运输费用占54.5%,公路货物运输总量环比增长6.8%,超过民航、水运等增长速度,干线物流的市场空间相对较大。
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货运行业洞察》显示,车货匹配平台之间已经开始逐渐拉开差距。同城端,截至2017年6月,货拉拉的货主端MAU是司机端的4.5倍,在次数方面司机端更高,总使用次数达3583万次,是货主端的3倍以上,58速运、云鸟司机等变化不大。
在干线车货匹配APP应用方面,截至2017年6月,运满满APP用户规模(MAU)达257万,排在行业首位,货车帮以175万的用户量排在第二位;除运满满及货车帮外,陆鲸用户规模近3个月增长较快,目前在40万左右,车旺大卡稳定在50万左右,从网络公开数据来看,运满满已经是行业领跑者。
坐享数据红利,大数据赋能车货匹配平台
目前各个行业都在享受互联网+升级带来的数据红利和模式红利,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升级和拓展新利润来源的关键。在车货匹配领域,大数据也已经成为车货匹配企业优化服务和进行业务拓展的基础。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物流信息平台企业营收24.84%主要在增值服务。运满满、货车帮数百万的用户是其天然的数据源,他们可以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挖掘,对关键节点的数据进行解读,构建用户画像,进而研发更多的增值服务项目以及业务合作可能。
例如,运满满除了利用大数据研发调度系统提高车货匹配精确度、运输效率之外,还致力于打造基于重卡的全生命周期生态系统,从购车、加油、贷款、车辆保险、到车后市场服务,等多点切入,服务整个行业。
借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先机
大数据在为企业赋能的同时,正在向全产业链渗透,大数据的应用与国家一带一路顶级战略相配套,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上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快车”,为国内企业开拓新的发展机遇。
据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菜鸟网络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制作的《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显示,我国跨境物流详情数据完备率指数仅为13.5,原因是跨境物流涉及多方协同合作,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数据基础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指数值为18.8。
痛点即机遇,在车货匹配领域,运满满则先行一步,即将推出多语种国际版APP,通过多语种APP让越南、阿拉伯等国家货主、司机无障碍使用,努力搭建一个无国界、无行业边界的、基于公路物流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协同发展,车货匹配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