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跪地痛哭送别袁隆平

不少前来送别的群众特意带了稻穗。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图

  5月24日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据新湖南客户端报道,袁隆平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不少前来送别的群众特意带了稻穗。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图

  此前有消息称,根据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的遗愿,以及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前来悼念。澎湃新闻注意到,举办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的铭德厅不对外开放,群众悼念袁隆平的地点放在了一旁的明阳厅。
24日7时许,明阳山殡仪馆就聚集了不少人,大部分都是前来送别袁隆平的群众。至9时许,前来送别的人排成了长队,从殡仪馆的门口一直排到明阳厅。直到12时许,人流才慢慢散去。
澎湃新闻走访发现,前来送别袁隆平的群众来自全国各地,有的直接拉着行李赶来。绝大多数人戴着口罩、手捧鲜花,有序入场悼念,不少人还特意带了稻穗。
不到6点,70岁的长沙居民陈扬(化名)和其他三四十人集合了,他们赶几十分钟的路程来送袁隆平最后一程。
“没有见过(袁隆平)。他很早就在长沙工作,本地人对他的感情都很深。”陈扬说,上世纪80年代,他就知道了袁隆平,“大家口耳相传的”,都知道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成就。
年过五旬的王建国在隆平科技园工作。他说,没有见过袁隆平,但身边有人和袁隆平接触过,都说袁隆平很朴实,开最便宜的车,吃、穿都不讲究,“一心扑在工作上,有口皆碑”。
王建国透露,昨天已经前来悼念过一次,今天一早又来了。
74岁的程维平退休后,经常当志愿者。得知可以报名24日殡仪馆志愿者,他果断报名了,他把这次经历当作一次特殊的任务,一次特殊的告别。
程维平说,他住湖南省农科院附近,与袁隆平家只有几十米远。有时,也会碰到袁隆平,大家会打下招呼。在他的印象中,袁隆平虽然很出名,但为人朴实,“跟普通人一样”。
怕来不及,一位青年一口气跑了二十多公里赶来。排队时,他突然晕倒了,被现场的工作人员扶起,后由医护人员检查、照料。稍作休息,清醒些后,他说袁老对他有特殊的意义,他昨天已经来过一次,今天也不想错过。
“田埂道上留身影,改革途中失技人。”张女士一早从湖南浏阳赶到长沙,她带来公公为袁隆平写的词。
张女士的公公今年91岁,是普通的农民,爱好写诗词。张女士说,公公和袁隆平是同龄人,早年挨过饿,对袁隆平有很深的感情。如今,公公的5个孩子都经商,家庭殷实。得知袁隆平逝世后,公公写了一首词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因自己无法赶来长沙,便交待她一定要把词送过来。

  举办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的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不对外开放,但前来一旁的明阳厅送别的人很多,排成了长队。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