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078万人,比去年增加了7万人。从1977年恢复高考,40多年的岁月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变革。
时代在前行,而挟裹于时代中的个体,也从没忘记努力奔跑。从570万人参考,录取率只有5%,到100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率高达80%,这背后不仅是数字的增长,同样代表身处于不同时代的人,在求索中不断前进。
大众网·海报新闻于高考前夕特别策划推出“高考5届人的高考岁月”特别节目,邀请1978年、1987年、2000年、2007年和2017年的考生,回看当年发生的高考故事。
胡文远——2017级福建考生,大四学生
2020年正在上大三的文远自拍照
问题1:大学4年,自己变化大不大?
我的变化感觉还是蛮大的,来大学以后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也开阔了视野,思考的东西会变多,所以大学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
问题2:高考对你意味着什么?现在4年过去了,这个想法有改变吗?
变化挺大的,当时(考试)其实就没有想很多,只是想说高考考一个好点的分数,然后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之后能够在大学体验更多之前没有接触到的东西。来大学之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体验生活,而是说要更加奋斗,比高考还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保持自己不掉队,不被同龄人甩到身后。
问题3:现在如果还让你重新做一名高考生,还能做到像当时那么努力吗?
高三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自我驱动力,而是整体氛围,会驱动你不断去学习。所以这对自身自控能力要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还是需要的。听说现在高考的题目难度在增加,估计现在的学生更厉害了,再回去估计也考不到当初那样的成绩了。
问题4:给高考生的建议是什么?
高考保持平常心就好,调整好自己心理预期,不要在考前几天花特别多时间去训练各种题目,维持一定的刷题量,发挥原有水平就好。
问题5:高考分数重要吗?
肯定的,比如高考少考了100分和多考了100分,差距就特别大。我觉得如果一个人不参加高考,选择会变少很多。参加高考,大学会给你一段连接人生和社会之间的缓冲期,同时也让人能更好地了解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不是。
吕召——2007级山东考生,媒体人
2008年,吕召(右)二战高考,结束复读生活。
问题1:还记得当时高考吗?
我那一级是山东新课改第一批学生,考试考了两天半,要考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还有综合能力测试。印象比较深的是当时的成绩,语文考了123分,数学126分,英语考了71分,文科综合是178分,综合能力测试44分,一共考了542分。
第一次高考我感觉发挥不错,全年级40名左右,一共500个人。当时因为当地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我们学校过二本线的只有10个人,我只过了三本线,所以又复读了一年。
问题2:参加高考的感觉还记得吗?
那个时候总说高考期间会下雨,但我们那三天还真没下雨,天气特别好。高考结束后我又到旁边县高中复读了一年,后来上的大学。
现在回想,其实是对当时连着那三四年的经历感触蛮深。那时候一天要上三次操。现在和高中同学聊起来,大家会有一种共鸣,可能有的同学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有的同学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可能最珍贵的就是富有的精神。
那时候特别苦,早上5:30就要到班里学习,晚上10:30下课,回宿舍然后就睡觉。但那种精神可能是一辈子的财富,回头看我们班,不管是2007年高考,还是复读的,学习好的几个同学,后来发展都不错,他们的共同点是特别努力。
问题3:高考分数重要吗?
高考本身可能有一个分流作用,一部分考上一部分没考上,当然影响很大,你进好大学肯定对未来人生有正面的影响,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你对人生的态度,到底要不要去拼一下,我现在的同学有在山东老家做公务员的,或在企业的,哪怕有去南方的,在北京的,发展都不错,他们身上当时的那股劲儿还带着。
问题4:如果第一年考完之后,没有复读,现在自己在干嘛?
那时候大家没什么理想概念,就是要考大学,也没想过不考大学会怎么样,因为我就要考大学,就这么就一个目的,非常简单,非常单纯。
问题5:想过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吗?
没想过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你想想我在小县城里面,地级市都没去过几次,没什么理想,就是想考上大学,考上再说。
问题6:为什么会去新疆读大学?
调剂的,我本科、研究生都是调剂的。第二年高考考了571分,本科当时报的是海南大学,后来调剂到东北,在东北待了4年。之后研究生报的是苏州大学,最终调剂到新疆大学,基本上从南边调到北边,从东边又调到西边。毕业以后就来北京了。
问题7:对今年高考生的建议?
我最想说的是,现在高考录取率要比以前高很多,上大学也容易很多。现在考500分很容易就上了大学,但是上大学以后千万别放弃自己。好多同学上大学以后又天天打游戏,基本4年就浪费掉了。实际上大学4年特别重要,千万不要辜负时间,辜负青春,辜负好的年华。多读书,然后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反正4年时光,千万不要浪费掉。
姜曦——2000级北京考生,设计院工程师
2001年大一的姜曦。
问题1:当年考试情形还有印象吗?
那时候考试时间还是7月的7、8、9三天,先报志愿再考试,跟现在很多都不一样。当时高考分文理科,然后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的,我是理科生,要考物理和化学。考试期间其实没有特别紧张。
问题2:对自己的预期是什么?
当时第一志愿报的是北大,觉得考不上一本,就报一个厉害一点的,结果考得还不错,差三分就可以上一本。当年北大没招满,所以真的是差一点就上了北大。后来去的学校是第二志愿。
问题3:对你来说高考意味着什么?
其实我当时也没有特别去准备,北京考生考试会容易很多。到最后几个月真的不一样,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学习,突然发现找不到人玩了,所以我就被环境卷进去了,也开始学习。后来发现(学习)这个过程其实没有那么糟糕,就像分泌了内啡肽一样,在你跑步到最后的时候,突然会有那种快感,还不错。
问题4:有没有想过如果不参加高考,自己会怎么样?
因为我经常去看演出,然后买盘、买磁带,自己也练乐器,当时想自己可能会走上另一条路,就是玩乐队这条路。
也有想过不高考,就直接去组乐队,但现在想想其实好多朋友都是在大学里面认识的,乐队的朋友,玩音乐的朋友也很厉害,所以我不觉得如果我不高考,会比高考更好。
问题5:高考会改变人生吗?
肯定是的,你第一次接触就是上大学这件事情,无论上什么大学都是第一次接触。大学不太一样啊,确实是不太一样。
问题6:当时的理想是什么?过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还在梦想这条道路上走着,还是离梦想越来越远了?
梦想是玩乐队。我还在走,我现在虽然在做工程师的工作,工作有时候会特别忙,但是一直在写歌,也在练琴,身边的好多朋友也都在这么做。
司马平邦——1987级黑龙江农垦系统考生,自由职业者
2021年6月,司马平邦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 余华尊/摄
问题1:高考那年当地有多少考生?
当年高考的学生很多,但高考成功率很低。高三年级一共一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只有我一个人考上了本科,那时候考上专科已经很不错了。
问题2:有没有目标院校,或者想学什么专业?
那时候没有很完整的理想,当时高考不会像现在教育体系那么完备。第一我们要跟主流走,第二就是在黑龙江,比如农垦地区,大家高考成绩都不是很好,对高考没有抱特大希望。实际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坐井观天,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北大清华对我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那个时候高考的前景也不是很好,我能考到哈尔滨师范大学觉得很意外。那会,也不像现在家长、全社会这么动员,大家不会因为高考有这么大的热情。因为很难考,不像现在的氛围,好像不高考就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了。
问题3:高考前是什么样的?父母的期待是什么?
自己也知道高考是个机会,我记得高三的时候特别用功,特别努力,那时候用功到什么程度呢?最后临高考几个月什么都吃不下去,只吃点简单的土豆啥的,人特别瘦。我爸是我们学校老师,但是也没有说一定让我考上,因为实际现实很严峻,你很有可能考不上,身边全是考不上的,至少在我们黑龙江那块是那样。
问题4:当时的高考题难吗?
很难,有些科目是非常难的,比如文科也学数学,我们的高考数学题理科生都说,“你们数学题那么难”。比较难的一个是数学,另一个是外语,我们那届学生至少我们这边外语水平极差。
问题5:上大学之后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
到城里以后感觉完全不一样,生活变了,见识也变了,觉得高考真是改变了命运。但是如果说实话没有考上的话,也会觉得自己很得意,反正大家都考不上。我感觉个人命运是一个浅层次的说法,实际上高考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几亿人文化水平提高了,知识科技水平提高了,然后产业大了,回头这些又把我们这些人托了起来,让新一代人比如你们这代人路子越来越宽了,是这样一个过程。
问题6:高考对你而言意义是什么?
见识了更大的世界,知识文化增加了,对精神气质的提升,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学生对国家的贡献多了点。现在回头看,这30多年才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最终还是要跟着时代走,也认识到学的东西越多,就会感觉自己越来越渺小,知道我们是社会中非常微小的一分子,得跟着社会的拍子前行。
问题7:年轻的时候迷茫过吗?
也迷茫,大学毕业后,计划经济体制消失了,正逢下海潮,我之前做老师,1993年就离开了。辞职去当记者,但是记者没干几天,杂志黄了,那时候就发现什么都没用,怎么办?接着找新的职业,那时候是一个很迷茫的过程。后来网络时代开始以后,我发现网络比传统媒体更合乎自己的心意,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什么是好的,不是说你生下来就是含着金钥匙。而是说你只要努力,生命就能够改变,或者你比别人多使点劲,自己也能得到更好的,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社会。
张志翔——1978级云南考生,北京林业大学森林植物学教授
1980年的大学生张志翔。
问题1:还记得当时高考吗?高考的题难吗?
我是1978级考生,是全国恢复高考以来第一届全国统考的考生,也就是说我们那一届是全国统考的第一届。当时的考题还是比较简单,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是参考,并不作为主要成绩,不分文理科。
问题2:作为第一届考生,当时的学习受到过什么影响?
我们那届考生,上课期间确实没怎么很好的学习。当时是高中两年,初中3年,按照现在来说是5年制,5年中我们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系统化教育。所以像数学,几何这些都没学过,仅仅学了一些基础的内容。初中三年级,有一段时间学校进入了一次正轨,之后又开始不学了,所以高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
问题3:知道要恢复高考什么感觉?
当我们知道要恢复高考这件事以后,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当时真的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将来到底要做什么,这个困惑一直困扰着我们。后来知道恢复高考以后真的很激动,觉得有希望了,至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会有非常好的前途。
问题4: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复习状态?
知道可以高考的时候,就进入了复习状态。当时还在农村上山下乡做知青,所以要在农村跟农民一起务农,同时还要进行高考复习。当时电力也不好,所以都是在煤油灯下复习,这个过程真的很艰苦。
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也很多,几乎所有都要重新开始学习。因为知识点多,再加上上学的时候没学到东西,非常紧张。考不考得上,题难不难,一直困扰着我们。领到准考证的时候,困惑、兴奋同时存在,进入考场以后就更紧张。
问题5:当年高考考试题难吗?
拿到考卷的时候,第一眼看到考题有点懵,因为很多不清楚,但都复习到了,慢慢静下来的时候,我先从头到尾看一遍题到底考些什么内容,然后梳理自己的知识点,哪些会哪些不会,先答会的,不会的放在后面,一步一步按照这个思路做。
当时还有一个思路,一定要有富裕的时间回头检查自己做得到底有没有错误,所以至少要提前半小时把题目给做完。这种时间安排,对考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6:第一年高考大概有多少人?考上的人多吗?
我记得那年高考录取率很低,其实考上的人非常非常少,能考上可以说是佼佼者。
问题7:来北京林业大学完成自己的学业,追求梦想,现在回头看有什么感触?
我们这一届一直有一句名言,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名言一直支撑着我到现在,你遇到了困难,只要你想办法去解决,想办法去努力,总是会实现或者达到顶峰的。所以这也是一直支撑着我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研究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碰到困难,只要你努力,就能够解决。
问题8:当时的理想是什么?
当时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中医,特别想到中医学院去学习。因为我家老一辈也是搞中医的,所以想传承,但后来中医学院没有录取我,北京林业大学录取志愿还不是我报的志愿,是一个调剂志愿。所以这对我来说有点影响,但后来觉得也没什么影响,不但接受了还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我大学工作这么多年,跟年轻教师、年轻学生接触的非常多,很多学生都是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志愿,没有很好地完成学业,或者即便完成学业了,也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
我想告诉被录取的考生,如果录取志愿不是你想读的志愿,那么你可以调整你的思想,调整你的思路,只要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样可以达到你理想的巅峰。如果你真的不喜欢,从心理上不能接受,你在学业当中肯定会失败,如果实在不喜欢也可以去复读。
问题9:高考对您而言意义是有什么?
我们那届高考,确实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因为从迷茫状态,变成了有理想的状态。我从事了一辈子的事业既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专业,这个愿望实现了,所以我觉得可能这是我高考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个转折。
问题10:高考没考好是否意味人生失败了?
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人生当中只要你真的努力了,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社会的需求去努力,其实人生并不是失败的人生,高考只是人生当中一个增砖添瓦的过程,所以即便真的在高考中失利,也只是求学失败了,但人生并不失败,我觉得应该要认识到这一点。
问题11:假如回到过去,更希望实现什么?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觉得如果我懂更多的知识,我的考试成绩肯定会很好,也许我还真的上了一个我最想上的中医学校,学中医的专业。但回过头来想,专业调剂对我来说也挺好。我现在所从事的森林植物专业,是可以跟大自然相交融的领域,我也特别喜欢这个专业。所以我觉得专业的调剂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过程,并不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