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的业绩竞争中,顺丰“掉队”了。尽管王卫在股东大会上保证,这样的情况今后不会再次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顺丰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已相当严峻。
众所周知,时效件(商务件、对于时效和服务有极高要求的快件)是顺丰的主要利润来源,也是其有别于“通达系”的盈利之道。一直以来,顺丰稳坐营业收入第一把交椅,获得了行业高端赛道的红利。
不过,随着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商快递逐渐成为中国快递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分支。在阿里巴巴的助力下,“通达系”不仅快速崛起,还通过数据化、技术化升级,大幅提升配送时效,在部分城市实现24小时送达,甚至做到了“分钟级”送达,这使顺丰的时效优势被进一步削弱。同时,菜鸟物流、“通达系”以及京东物流还在加速布局高端市场,顺丰最为核心的盈利领域也遭到了瓜分。
面对市场优势地位的松动,顺丰开始下沉布局利润较低的电商快件市场,并新增了“冷运特惠”服务,以首重13元/kg、续重2元/kg起的价格,吸引不同体量的果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网点下沉驻扎至农产品的“第一公里”,更是以“特惠专配”切入中低端电商市场。
然而,在电商快件领域,由于难以形成竞争壁垒,企业需要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去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相较于商务件市场,该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和残酷。因此,在进入电商快件市场后,顺丰反而深陷“价格战”的泥沼。
据了解,为了保障电商件业务量的增长,顺丰选择在单件毛利上做出牺牲,单票价格从7~8元降至5~6元,与“通达系”的价格已相当接近,目前其单票价格还在持续下调中。而低价产品的推出,势必会拉低单票收入并压缩利润空间。
“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布局业务,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证券行业分析师赵腾表示,无论是被迫布局下沉市场,依靠低价策略撬动需求端,还是投入科研拔高自己的高端服务,顺丰都免不了“烧钱”。在薄利与产能瓶颈的限制下,顺丰短期之内业绩承压。
此外,顺丰多年来一直坚持只做第三方,通过保持业务的独立性,快速盘活各类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这也是其稳坐行业金字塔的重要支撑。不过,在电商领域,电商巨头具有极强的控制力,同行内卷和价格竞争肆意,快递企业依靠单打独斗的经营策略,很难站稳脚跟。目前来看,京东物流和“通达系”有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传统电商巨头作背书,极兔速运积极拥抱拼多多,获得源源不断的订单。而相较之下,没有电商平台捆绑、缺乏“护城河”的顺丰,其派件数量增长很难持续,市场或将被全面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