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河里鲫鱼越来越少,温州钓鱼人放下水下相机,拍到惊人画面

 长江君:温州古为瓯地,气候温润,在近代成为浙江经济重镇之前,一直以山水富丽、生态资源丰富著称。然而,近年来因为放生盛行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正在悄然破坏温州江河湖库的生态环境和野生鱼资源,比如下面这位温州的钓鱼爱好者,就用水下摄像头拍到令人“瞠目结舌”惊人画面……

  
  这位温州的钓鱼爱好者称,因为近两年河里的鲫鱼越来越少,乃至几乎绝迹,让他感觉有些反常,于是放下水下摄像头,结果拍到令他目瞪口呆的一幕……

  水下摄像头拍到“疯狂画面”

  “……今年就没怎么钓到过鲫鱼,我就很好奇,到底是我用的饵料和钓法不行,还是河里没鲫鱼了……”

  温州的钓友(@小二熊)称,原本当地这条大河里鲫鱼极多,仅仅两三年前,他还钓到过一斤多的野生“鲫鱼王”。

  
  然而近两年发现鲫鱼越来越难钓,而今年下来更是一条“巴掌大”的鲫鱼都没钓到过,一度让他怀疑是有人在河里电鱼、药鱼……

  无奈加好奇之下,这位钓友也是借来朋友的运动相机,放到水下,想看看河面之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几分钟后拍到“疯狂画面”

  这位钓友将一大团开好的饵料,沉入水底——一开始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水底空空如也,只有一些杂物沉积,一条鱼虾水族也未见。

  然而仅仅几分钟后,水下摄像头就拍到了令人目瞪口呆的画面:一大群罗非鱼不知道从哪里游出来,迅速聚集在鱼饵附近,疯狂啃食一大团饵料……

  (一开始是一条小罗非鱼出现,随后越来越多罗非鱼加入抢食行列)

  “……这也太多了吧!太恐怖了,全是罗非鱼,本土鱼一条都没有,罗非鱼统治河道了啊,难怪鲫鱼怎么都钓不到了啊。”

  这位温州钓友从画面里看到这些疯狂抢食的罗非鱼,感觉有些“头皮发麻”。

  
  ——这位钓友称:虽然他早就知道因为放生,温州的江河湖库里有罗非鱼入侵,然而这看起来平静无波的河面下,竟然已经有如此疯狂的罗非鱼群,让他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要知道这种外来物种仅仅是近些年因为有人放生才开始出现的。

  迅速蔓延,罗非鱼已成温州河道“害虫”?

  实话说,虽然长江君早就知道罗非鱼已入侵温州自然水域,但第一眼看到这种“罗非鱼泛滥”的画面,也是非常吃惊的。

  不过仔细想想也并不稀奇——温州气候温润,江河纵横连通,加上少有大型掠食水族的存在(比如大鱤鱼、大鲶鱼等),这些都是罗非鱼的迅速蔓延的良好条件。

  
  在这种“无天敌、气候好”的情况下,以罗非鱼惊人的繁殖能力,几年下来必然会迅速繁殖、四处蔓延。

  加上温州这些年发展遗留的水质问题,许多江河湖库里的罗非鱼恐怕也没多少人会吃,因此它们泛滥成灾也并不稀奇——甚至有一些当地网友称它们已是“河道害虫”……

  
  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一旦这种外来物种通过各种相连的塘河、水渠蔓延到整个江浙的江河湖库里,后果则不堪想象,因此这种情形需要引起警惕……

  网友们,你们当地出现了罗非鱼吗?或者其他外来物种?蔓延情势如何?

  相关阅读

  江苏一男子钓上奇怪"黑鱼"嫌太丑扔了 网友:亏大了

  江苏,位于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境内地势平缓淡水资源丰富,尤其是在苏南、苏北一带,更是盛产大米、螃蟹、鱼虾,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鱼米之乡”。

  在江苏丰富的淡水资源背后,也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淡水资源,除了靠近长江流域外的区域,更是全年不禁休闲垂钓,可谓是钓鱼人的乐园。

  

  近日,一位来自江苏的钓鱼人(@小银狼)在当地一条野河中垂钓时,却钓上了一条奇怪的鱼,只见这条鱼全身黝黑,然后又带有一丝丝的黄色纹路,长相和普通的趴地虎非常的相似。

  常言道:“长得怪,判得快”,这位钓鱼人担心自己钓到的是保护鱼种,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钓到不认识的鱼,还是放生最为妥当,于是在拍照之后便将鱼给放了。

  

  据了解,当时这位来自江苏的钓鱼人正在河边钓鲫鱼,用的是七星漂朝天钩,挂的是蚯蚓,在连钓几条鲫鱼之后,只见七星漂被慢慢顶起之后,一提竿就钓到了这样一条黑漆漆的鱼。

  只见这条鱼个头应该有个2两左右,就像是被放大了的趴地虎鱼,不过由于自己第一次见到这种鱼,虽然对它比较感兴趣,却还没有将它带回家吃掉的想法,毕竟生活在水乡,最不缺的就是鱼了。

  

  不过这位来自江苏的钓友,为了能弄清楚这条鱼的身份,就顺手将渔获图片上传到了网上,然后又接着去钓鲫鱼了。谁知道看到渔获图片后,网友们却“炸了锅”。

  有网友直接道出了这条鱼的身份:“虎头呆子,也叫虎头鲨”,也有网友补充道:“土憨吧!这鱼味道鲜美!很贵的,小时候经常钓到这鱼,总是把鱼钩都吞到肚子里去”。

  不过也有几位网友给了这位江苏钓友“一计重锤”:“百多元一斤的鱼;是真的,我们这边80一斤,肉质相当细嫩;我们这里120,浙江嘉兴”……

  

  在查询相关水产资料后,原来这种外表黑漆漆,甚至看起来很丑陋的鱼,学名叫沙塘鳢,俗称:呆鱼、瘌蛤蟆鱼、塘鳢、沙乌鳢、呆子鱼、木奶奶、虎头鲨、老头鱼等。这种鱼的个头不大,成年后的体型约为2~3两左右,是一种典型的小型鱼种。

  这种鱼看着不怎么样,但是吃起来却是非常的鲜美,其肉质紧实细嫩,是一种很受食客们喜爱的一种鱼。不过它对生存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以至于如今在自然水域中,也很难再见到成群的沙塘鳢了。

  

  了解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这位来自江苏的钓鱼人有没有感到后悔,毕竟野生的沙塘鳢可不常见,其鲜美程度也不是鲫鱼可以相提并论的。

  濒危鱼与世隔绝5万年只剩38条 差点被3个醉鬼连锅端

  美国内华达州地区,有一个以酷热和干旱闻名世界的地方,夏季时温度最高可达50摄氏度,极度干旱时当地的湿度甚至接近于0,而北京地区的相对湿度是44%。由于环境恶劣,这里几乎没有什么生物生存,所以也被人们称之为“死亡谷”。

  
  但是在死亡谷之中却生活着一种珍稀鱼类,它就是沙漠鱼,目前仅生存在死亡谷中一个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小水塘中,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小的脊椎动物。

  
沙漠鱼

  之所以在死亡谷之中,还有一个小水塘,是因为该小水塘位于魔鬼洞之中,而魔鬼洞的深度至少有130米,较深的洞穴能够遮挡一部分水汽的流失,使得洞穴之中残留有一部分的小水塘。

  
  魔鬼洞中的水温常年维持在32摄氏度左右,这是大多数鱼类能够忍耐的高温上限。由于洞穴的阻挡,使得湖泊每年中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没有阳光照射,这意味着该水塘中的能量有限,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既然这里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为沙漠鱼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

  事实上,死亡谷并不是一直都是高温干旱的环境,早在5万多年前,死亡谷还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并且与周围多条水系相连,沙漠鱼可以自由地游荡在这片水域。但随着气候的改变,当地环境变得越来越干旱,原有的湖泊也逐渐被蒸发殆尽,与之相连的水系也不再流经这里,使得这里变成了沙漠。

  
  湖泊逐渐消失,沙漠取而代之的过程中。当地的水生生物要么趁早逃走了,要么因为难以适应新环境而死亡了,只有沙漠鱼来到了这片洞穴之中独自演化。

  关于沙漠鱼是怎么来到这里,还有一个说法是沙漠鱼在1万年前来到这里,或许是1万年前的人类将它们放入到这里。但这种说法暂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

  魔鬼洞是一个孤岛,这里的水塘没有与任何水系相连,并且因为生存环境有限,以至于它们的数量也非常少,据上个世纪70年代首次有官方记录以来,当地的沙漠鱼数量就没有超过1000条,近些年来,沙漠鱼的数量更是一度减少到只剩下38条,而且种群中有很严重的近亲繁殖现象。

  
  由于沙漠鱼长期没有和外来的种群进行基因交流,再加上种群规模较小,无论是有利基因还是有害基因都容易快速扩散,所以它们在当地洞穴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物种,而这也是它们极为珍贵的原因之一。

  
沙漠鱼的灭顶之灾

  由于沙漠鱼的栖息地只有死亡谷魔鬼洞中几十平米的水塘中,而一旦当地水塘干涸,沙漠鱼就会不可避免地灭绝。

  为了保护沙漠鱼,当地的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很多努力,最终让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在沙漠鱼生活地附近禁止地下水灌溉农田。尽管这一措施有效保护了沙漠鱼,但它们的数量仍旧在持续减少。

  2016年时,3个喝醉酒的醉鬼,用枪打开了死亡谷的大门,并闯入到魔鬼洞中,在魔鬼洞中游泳,甚至还在水潭中呕吐。就这样玩够了之后,三人扬长而去。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行为对当地的沙漠鱼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他们游泳的时期刚好是沙漠鱼繁殖期,他们在水塘中游泳,以及呕吐的行为差点儿将沙漠鱼连锅端。

  由于他们三人的行为严重危害了珍稀动物沙漠鱼的生存,所以相关组织悬赏1万美元,成功找到了三名肇事者,最终监禁一年,并且罚款5万美元。

  

为什么不扩大沙漠鱼的栖息地?

  既然沙漠鱼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且面临如此多的挑战,那为什么不将它们转移到环境适宜的地方呢?

  这主要是因为沙漠鱼的表观遗传,决定了它一旦脱离原有的生态环境,就会在个体形态、功能上发生较大的改变,正是因为如此,科学家们只是将其中一部分的沙漠鱼放入到人工环境之中,但魔鬼洞仍旧是它们生存的主要场所,所以保护好魔鬼洞才能够将这一珍稀的物种保存下来。

  现如今,沙漠鱼虽然受到了严格的保护,但是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使得它们面临的生存环境依旧十分恶劣,或许在未来,它们有可能从人类视野中彻底消失。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